龙岗坪地这场“手绘安全地图”活动,让安全知识“活”起来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请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日讯(记者 张凡 通讯员 杨小璐 刘红胜)8月29日上午,龙岗区坪地街道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内气氛热烈,一场名为“绘梦家园”的社区地图绘制活动正在展开。10岁的小凯高高举起刚完成的手绘地图,兴奋地对小伙伴们说:“原来社区的应急避难场所在这里!以后遇到危险,我就带着爸爸妈妈往这儿跑!”当天,在中心社区党委的指导下,由广东省千禾社区基金会与香港乐施会支持,20名儿童通过参与这场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实践课,从只熟悉“家门口”逐步建立起对整个社区空间结构与安全风险的系统认知,在一笔一画中种下了“安全守护”的种子。

活动伊始,一张展开的中心社区平面图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这是我住的3号楼!”“旁边还有我常去的小花园!”7岁的朵朵一眼认出熟悉的场景,激动地伸手圈画。然而当工作人员提问“下雨天哪条路容易积水”“紧急情况该去哪里避险”时,原本热闹的教室却安静了下来——多数孩子对自家楼下的环境了如指掌,但对社区的整体风险点和应急设施却知之甚少。为此,工作人员化身“社区向导”,带领孩子们开启一场“探索之旅”,在地图上逐一标注黄竹村靠近丁山河的低洼路段为易积水区域,山塘尾几间老屋为危房隐患点,社区服务中心旁的广场则被明确标为应急避难场所。随着一个个关键点位的落笔,孩子们眼中零散的生活场景逐渐拼合成一张脉络清晰、有风险预警也有应对路径的“安全网络”。

“原来社区这么大,还有这么多要注意的地方!”小凯边听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生怕错过任何细节。为了让安全知识更贴近生活,社区应急志愿队骨干“东哥”现身说法,用自己参与救援时拍摄的照片还原真实场景:“这条路去年暴雨时积水到我膝盖,一定要绕行”“老屋墙皮有脱落,大风天不要靠近”“小区拐角电动车穿行多,过马路必须左右看”。他生动的讲述让原本抽象的风险变得具体可感,孩子们纷纷举手提问:“我家在5号楼,离哪个避难所最近?”“积水时能踩路边台阶吗?”东哥耐心解答,并现场模拟从不同楼栋出发前往避难场所的路线,有孩子还主动请他在地图上标出自家到避难点的最优路径,认真得如同在规划一次真实逃生。

最令孩子们投入的环节是手绘安全地图,他们以社区平面图为底稿,用彩笔创作属于自己的“安全指南”:朵朵在积水点画上一把蓝色小雨伞,标注“下雨绕着走”;小凯把应急避难所涂成醒目的红色,画出一条从家出发的箭头路线;还有孩子在危房旁贴上“禁止靠近”标识,在电动车频繁出没的拐角写下“小心慢行”的提醒。作品完成后,孩子们争相展示并分享自己标注的安全知识点,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活动最后,社区工作人员为每位参与者颁发“安全小卫士”徽章和笔记本,鼓励他们成为家庭安全的“第一提醒人”。“我要把地图贴在冰箱上,每天提醒爸爸妈妈注意安全!”9岁的小杰说。家长们的反馈同样热烈,“以前孩子只知道在家门口玩,现在能清楚说出社区的风险点和避难场所,这样的活动太实用了!”小杰妈妈感慨道。

中心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安全教育创新,更是一次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有益尝试。通过孩子的视角和表达,安全知识真正“走进生活、带进家庭”。未来,社区将持续开展贴近居民需求的公共安全宣传,推动“孩子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区”的良性循环,让安全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共同筑牢基层安全防线。而那一张张色彩斑斓的手绘地图,早已超越了作业或作品的意义,成为孩子们对家园最真挚的理解与守护承诺,也为社区安全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编辑:吴猛 王容责任编辑:孙逊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