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如今在深圳核心中心城区,打开手机里的打车App下单,接单的可能是“老司机”,也可能是聪明的“AI司机”。随着监管政策逐步完善,如今,包括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如祺出行等多家企业已在深开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以下简称Robotaxi),有的已启动收费运营。相关企业负责人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夜间付费打车的用户不少,未来将在深圳投放更多Robotaxi车辆。
在深圳叫辆Robotaxi有多方便?记者采访获悉,相关品牌的Robotaxi都在宝安、南山、坪山等地开展运营,覆盖前海、宝安中心区、南山后海和深圳湾等核心区域,深圳宝安机场、深圳湾口岸等重要交通枢纽都能轻松到达。运营时间也从此前的“早7晚10”延长到“7×24小时”全天候服务。
以小马智行为例,目前该公司是国内唯一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开展全无人Robotaxi收费运营服务的公司,一线城市运营总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在深圳,该公司已在南山和宝安中心区开展常态化运营,运营面积超过83万平方公里。
小马智行Robotaxi行驶在南山街头。(受访单位供图)
记者测试发现,在工作日上午从深圳湾万象城西门打一辆小马智行的Robotaxi到前海嘉里中心,全程8.7公里,用时21分钟,收费为29.5元,在享受新客优惠后,实付为14.3元。而从普通网约车平台打车,系统给出的时间为18分钟,最低价格在17元左右,Robotaxi的价格与出租车接近。
该公司副总裁莫璐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付费情况来看,打一辆Robotaxi的价格跟出租车、快车差不多,“深圳现在每天用户很多,尤其是开了7×24小时运营之后,半夜也会有不少用户使用车辆”。另据小马智行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Robotaxi业务收入达1090万元人民币(150万美元),同比增长157.8%,其中来自乘客端的车费收入实现同比增长超过300%。
Robotaxi在深圳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深圳率先在2022年8月施行《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全链条解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准入、使用管理、事故认定等问题。近年来深圳持续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地方标准,破解产业发展面临的路权、准入、监管难题,为商业化探索铺路。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深圳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达2101公里,全市开放道路占全市道路里程约24%,占比在全国一线城市中位居前列;发放全国首张L3高快速路测试号牌、全国首张自动驾驶微型货车测试号牌,累计向20家企业发放测试示范通知书1170张。
从城市情况来看,深圳人口密度大,人流车流密集,人车复杂场景多,对于Robotaxi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莫璐怡也坦言,通过在深圳的运营,极大地积累了经验,提升了技术水平。她称,“前段时间我们拿到上海无人驾驶示范运营牌照,在浦东开放用时非常短,因为那边的道路情况比深圳更简单,使得扩张速度加快”。该公司第七代Robotaxi已在深圳进行道路测试,它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自动驾驶系统套件相比上代成本下降70%。“接下来我们将在深圳投放更多车辆,除了深圳,第七代车辆会在北上广三地陆续进行部署”。
从全球市场来看,随着特斯拉入局,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正式启动试运营,Robotaxi赛道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的小马智行、萝卜快跑都不约而同剑指全球市场。
“未来3年到5年,我们应该会见证Robotaxi行业慢慢走向寻常百姓家。”小马智行副总裁张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