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81年的握手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请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戴维与曾德平、曾凯平在双方父亲当年握手分别的照片前握手合影。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8月28日,被东江纵队营救的美国飞虎队老兵克尔中尉之子戴维·C·克尔踏上深圳坪山的土地,开启一场跨越国界的追思感恩之旅。这份由中美两国人民用生命与信任织就的友谊,从未因太平洋的阻隔而褪色,反而在后人的守护中愈发清晰。

握手重逢再现当年情

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会议厅的大屏幕上,一张黑白照片清晰呈现: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正与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飞行员唐纳德·克尔中尉紧紧握手,送别这位伤愈即将重返战场的老兵。这张微微泛黄的经典照片,将东江纵队冒险救援美国盟军的生死情谊,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记忆长河中。

大屏幕前,戴维打开背包,小心翼翼捧出一件老旧的深黄色美国军装,军装袖口的缝线处泛着毛边,领口还残留着淡淡的岁月印记。“这是80多年前我父亲穿过的一件军装,和照片中的军装是同一款式,这些年我一直把它当作家里最珍贵的‘传家宝’,今天特意带来坪山,就是想把它留在深圳东纵纪念馆,让更多人知道当年东江纵队如何冒着生命危险救人,记住这份跨越国界的战友情。”戴维话音刚落,现场便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戴维缓缓穿上这件陪伴父亲走过烽火岁月的旧军装。他下意识地挺直腰背,转头望向大屏幕里父亲当年的影像,仿佛在透过这件衣服,与80年前的父亲隔空对话。

站在一旁的曾生司令员之子曾德平、曾凯平见状,忍不住走上去,轻轻握住戴维的手——这个姿势,与大屏幕上曾生和唐纳德·克尔握手告别的经典画面几乎一模一样。“看到你穿上父亲的军装,就像看到了当年我父亲送别克尔中尉的场景,太亲切了。”曾德平的语气里,充满了对这段历史的感慨。

现场的众多东纵战士后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跨越两代的重逢瞬间,掌声与轻声的赞叹交织,让这段历史在互动中变得更加鲜活。

“亲人”相聚惊喜连连

这些年,戴维已经30多次来到中国。作为东江纵队的策源地,戴维对于坪山这片土地非常熟悉。只要来到这里,他心里总有两件“必做之事”:一是探访父亲留下的印记,二是和坪山的“家人”——东纵战士的后人相聚言欢。

当天,东纵战士后人陆续抵达东纵纪念馆。彼此目光刚一交汇,无需过多言语,也没有寻常朋友见面时的握手寒暄,而是径直快步上前,张开双臂紧紧相拥,仿佛要将两代人跨越岁月的情谊,都融在这一个温暖而有力的拥抱里。

活动现场,曾德平、曾凯平带来了自己珍藏的老照片,当场签名赠送。照片里,东纵战士们坚毅的面庞清晰可辨。戴维双手接过,眼中满是动容,并同样回赠了珍藏的父亲唐纳德·克尔当年战斗时期的旧照。

在当年的营救行动中,会讲英语的女战士李兆华是最早参与的成员之一,她带着唐纳德·克尔避开日军的重重搜捕,最终从香港新界安全转移到今天的坪山。当天,李兆华之子江山带来了母亲回忆录的手稿复印件,字里行间充满烽火岁月里营救行动的惊险与温情。这份手稿,给了戴维一份特别的惊喜。

带着这些温馨的记忆,戴维走进纪念馆展品区,目光落在象征中美盟军友谊的“空中英雄”锦旗,以及父亲克尔中尉的自画漫画上。他在展品前伫立许久,仔细查看图片和文字说明,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还就关心的问题向工作人员提问。

“感谢这么多年来纪念馆工作人员所做的一切努力,感谢你们建造了这座纪念馆。”戴维说,进来的时候看到门口停满了车辆,馆内到处都是参观的人流,真切感受到了大家对这段历史的重视,让他特别欣慰和感动。

让红色文化焕发新活力

合唱《东江纵队之歌》旋律激昂,歌声里仿佛能看见战士们冲锋的英勇身影;朗诵《写给曾生将军的一封信》声情并茂,字里行间满是对革命前辈的深切敬意;联唱《春天的故事》婉转悠扬,将改革开放的时代乐章与抗战精神巧妙串联,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中流砥柱——群众文化展演”以“烽火”“丰碑”“奋进”三大篇章为核心,通过管乐、朗诵、情景剧、京剧、舞蹈等多元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东江纵队抗战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当天下午,在坪山文化馆盛开剧场,戴维和数名年过九旬的东纵老战士,以及数百位市民齐聚一堂,欣赏精心准备的节目,让红色记忆深深扎根心底。

“父亲带回美国的一面锦旗上写着‘坪山人民敬赠’,因此我被指引第一次来到了坪山。”戴维回忆道,如果不是这面锦旗,他可能不会知道坪山,也不会来到深圳这座奇迹之城,更不会知道这里还有这么多“亲人”。

“坪山对于我来说,早已不是地图上的一个地名。它承载着我个人,甚至我们家族的感恩之心,对我们而言有着不一般的意义。”戴维说,每次来坪山,都能清晰看见这里的巨大变化。他会把这些过去和现在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也会和邻居们分享,希望中美两国人民的这份情谊,能一代代传下去。

“英勇斗争,团结协作,这是东纵精神最鲜明的底色,也是当年中美人民能跨越国界、共克危难的关键所在。”坪山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传承着这份精神,我们的奋斗力量才能穿越时空、不断凝聚。未来,坪山将挖掘更多东纵故事、传播东纵精神,让红色文化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活力。

编辑:单铭捷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