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29日讯(记者 徐哲康)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主办,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承办的“蒋兆和:属于我的荒草径”艺术展,于7月23日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展。此次展览是蒋兆和的作品时隔44年之后,再次与深圳观众见面。
蒋兆和先生是为20世纪中国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于1943年完成的《流民图》,堪称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现实主义里程碑式的巨制。艺术语言方面,蒋兆和在继承了徐悲鸿写实主义主张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写实水墨技法的完善与开拓,逐步确立了以中国画造型法则为主,素描造型法则为从,运用皴擦笔法建立人物体面结构的现代水墨人物画道路。美术教育方面,蒋兆和根据创作经验与教学中的体会,提出了中国画素描教学的改革方案,培养了一代代的学子,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至今依然在发挥作用。
“深圳与蒋兆和先生有着深厚的艺术渊源,因此在深圳举办此次展览具有独特意义。”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在7月29日举办的“蒋兆和:属于我的荒草径”展览开幕式上表示,作为本次展览的承办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借助数字交互、AI生成等创新技术,让水墨人物在光影中“苏醒”,实现了传统笔墨与智能算法的跨时空对话。这种创新的展览形式,不仅彰显了深圳的城市特色,更是对蒋兆和人文精神的当代续写。
1950年,蒋兆和先生受聘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人物画科主任,他在艺术革新与教学实践中,既留下了众多经典艺术作品,也培养了一代代优秀艺术人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林茂指出,这场展览不仅是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师的崇高礼敬,更是立足当代文艺创新,弘扬民族优秀精神谱系、接续深厚人文传统的生动实践。
据介绍,“蒋兆和:属于我的荒草径”艺术展的筹备工作得到了艺术家家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画院、深圳美术馆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遴选汇集了蒋兆和先生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83件。
展览在结构上选择以时序为主线,以主题为辅的策展思路,形成了“漫步街头”“春望人间”“往还古今”“艺为人生”四个主题单元。“漫步人间”单元以蒋兆和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绘就的一批街头人物画为主体。其中包括蒋兆和先生艰难保存下来的早期油画作品《一个铜子一碗茶》,以及《卖小吃的老人》《卖线》《迷途的羔羊》《盲人》《卖子图》《流浪小子》等代表作。蒋兆和先生以肖像画的形式为街头谋生的无名者立传,连缀成历史风云之下普通民众的苦难群像。
“春望人间”单元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端,选取了蒋兆和先生在新中国初期以劳动者、母亲、孩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人物画创作。这一时期,生活的安定与建设的开始,令蒋兆和这位始终关注人生的艺术家看到了人生的希望。他将这种美好的希冀与对和平年代的珍惜通过笔底人物自然地表达了出来,亦通过他们生活与精神的变化讴歌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往还古今”选取了蒋兆和先生大量以历史人物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其中包括为众所知的《杜甫像》及其画稿、《太白沉思》《李清照像》《悠然见南山》《司马迁》等代表作品。此类人物创作因缺乏明确的形象依据,画家只能以心为炬,借古人之史传与作品去想象其风采,感受其心境。也因此更能体会蒋兆和先生笔墨意趣的抒发、情感心绪的表达。
“艺为人生”单元以蒋兆和先生在美术教育观念与方法上取得的成就为主要内容。一方面通过极为珍贵的《流民图》画稿反映其“为人生而艺术”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也通过素描、写生作品以及相关文献体现他在中国画素描教学的改革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蒋兆和:属于我的荒草径”艺术展于7月23日开展,至10月21日止,展出地点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