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30日讯(记者 张凡 通讯员 周子涵 刘红胜)近日,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坪东社区为期四天的“小脚印大跨越”幼小衔接成长课堂圆满收官。这场专为准小学生设计的“过渡课”,用游戏化学习、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帮孩子们提前备好“入学装备”,更让家长们吃下“定心丸”。
四堂“成长课”:把“衔接难题”变成“趣味闯关”
“红灯亮了要停下,绿灯亮了左右看……”这堂以“安全自护”为主题的课程,没有枯燥说教,而是通过“标志猜猜乐”“情景小剧场”让孩子主动参与:当社工扮演“陌生叔叔”递出糖果时,孩子们齐刷刷摆手:“不能要!要找老师!”最后,他们拿起彩笔把“安全小口诀”画成漫画。
运动课上的热身操刚结束,孩子们就分成小组挑战“体能闯关”:跳过彩绳、钻过障碍栏、接力运送“小球”。“小学体育课要跑步吗?”准小学生小宇边擦汗边问,社工笑着展示小学体育课堂视频:“以后你们会学更多好玩的运动,现在练体能就是为那时候准备呀!”轻松氛围里,原本怕生的孩子主动拉起队友的手,团队意识悄悄萌芽。
生活习惯课上,社工示范“书包分类法”:课本放左边、文具放中间、水杯放侧袋,孩子们立刻拿出书包练习。技能挑战赛里,叠衣服、系鞋带这些“小事”,成了孩子们眼里的“勋章”。学习习惯课上,当老师示范“一拳一尺一寸”的坐姿时,孩子们纷纷挺直腰背;共读绘本《小刺猬看书》时,没人再东倒西歪;控笔练习环节,原本总把线条画出格的小远,在“画直线得星星”的鼓励下,慢慢找到了手感。
从“家长焦虑”到“孩子自信”:精准对接的“衔接方案”
这场活动的诞生,源于社区前期的一次调研。“孩子做事拖拉,担心上小学跟不上”“不知道怎么教他守规则”——收集到的200多条家长反馈里,“适应焦虑”成了高频词。坪东社区针对性设计课程:用安全课解决“自护能力”担忧,用运动课培养“集体意识”,用生活课强化“独立能力”,用学习课规范“行为习惯”,把家长的“担心清单”变成了“课程表”。
“以前叫他叠衣服要催半天,现在每天睡前自己叠好。” 家长李女士的反馈很有代表性,她翻出手机里的视频:孩子认真地把短恤对折,边角对齐,“这比我们说十句都管用”。另一位家长王女士则注意到,孩子最近总念叨“不能在走廊跑”,“孩子是课堂上学的,现在成了家里的‘安全监督员’”。
不止“四天课”:把“衔接”融入日常成长
“幼小衔接不是‘突击培训’,而是帮孩子建立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底座’。”社区相关负责人说,这堂课程特意避免“知识灌输”,转而聚焦“习惯养成”“规则意识”“心理适应”这些“软实力”。活动结束时,每个孩子都收到一本“成长手册”,里面贴着他们的课堂照片和手写“小目标”,还有社工标注的“进步点”。
据了解,这只是坪东社区“家校社成长联盟”的开始。接下来,社区将持续跟进这些准小学生,开学后联合学校开展“校园开放日”“学长分享会”,同时为家长开设“衔接指导课”,让家庭、学校、社区形成“接力棒”。
离开课堂时,孩子们抱着自己的“成果”蹦蹦跳跳。当阳光照在他们身上,那些在课堂上收获的自信、规则与能力,正像小小的脚印,稳稳地迈向人生的新起点——这或许就是“小脚印大跨越”的真正意义:不必急着奔跑,先学会稳稳地走,再带着勇气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