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30日讯(记者 张凡 通讯员 李秋容)“按压时要注意节奏,一下一下稳着来!”7月25日上午,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长青老龄大学教室内,50位银发学员围在模拟人模型旁,跟着龙岗区急救中心培训师练习心肺复苏。这场“急救知识普及”健康科普课,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结合的方式,让老年朋友在家门口学到了实用急救技能。
干货课堂:从原理到动作拆解
“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在医生到来前,正确的按压能为生命争取机会。”培训师以真实案例切入,用通俗语言讲解核心知识。从胸外按压的“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 分钟”,到气道异物梗阻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再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开机-贴电极-按提示操作”三步法,每个知识点都配合动作演示。
针对老年群体常见场景,培训师重点强调 “老人跌倒应对”:“先观察意识,若清醒且无明显外伤,可缓慢扶起;若昏迷或怀疑骨折,切勿搬动,立即拨打120。”还特别提醒,家庭中遇到异物梗阻时,“成人用腹部冲击,婴儿可托住颈部轻拍后背”,避免操作误区。
实操演练:银发学员的“认真范儿”
实操环节中,学员们分成小组轮流练习。64岁的张阿姨和搭档互练海姆立克急救法,发现手势角度不对,立刻请培训师纠正:“小孙子常边吃边跑,学会这个能安心点。”68岁的王伯在模拟人上练习胸外按压,起初力度不足,盯着“按压深度提示灯”调整发力方式,反复练习后终于掌握要领:“原来不是用蛮劲,得用手臂和上身力量。”
参与活动的还有各社区长青老龄大学工作人员。社区社工小陈边学边记录:“社区老人多,这些技能能帮我们更专业应对突发情况。”大家拿着笔记标注重点,有人用手机拍下操作步骤,打算回去后给社区其他老人复讲。
学用结合:从“课堂”到“生活”的安全感
“以前总觉得急救离自己远,现在才知道关键时刻能救命。”课后,张阿姨小心翼翼收好记满笔记的本子,上面画着AED使用流程图、包扎打结方法,还有她特意标注的“重点”。她坦言,家里老伴患有高血压,“学会这些,心里踏实多了。”
65岁的李阿姨则对AED操作印象深刻:“小区楼下就有AED,以前不敢碰,现在知道按提示来就行,以后遇到紧急情况也敢上前搭把手了。”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课程实用又及时,“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应对意外的底气”。
长效服务:让健康守护常伴身边
“我们还会把课程送进社区,让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参与。”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区-街道-社区”三级老龄教育网络,让健康服务贴近老年群体需求,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学技能,在生活中得保障”。
课程结束时,学员们仍围着培训师提问。“下次还会讲慢性病急救吗?”“能教我们测血压的正确方法吗?”培训师一一记下需求:“只要大家需要,我们常来。”教室内,模拟人模型旁的笔记还没收起,字里行间藏着的,是银发群体对健康的期待,更是“老有所安”的温暖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