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30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马小晗)2025年可谓仿生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机器狗在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运输器材,到会做饭的机器人走进“无人餐厅”,各类灵巧的仿生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广阔应用场景。作为创新前沿的深圳市龙岗区,人工智能正从“新赛道”跑成“主赛道”,一群创新企业重塑着人机交互的边界。
技术突围
机器人既扛重担又懂人心
在浓烟翻滚的火灾现场,身负氧气瓶的四足机器狗穿越障碍,强光锁定生命热源;另一边,会微笑、会眨眼的超逼真机器人正在迎宾……这些曾经的科幻画面,如今在龙岗高效运作。
走进广东灵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只机器狗正以高负重能力攀越陡坡,被外力干扰后瞬间调整站稳。市场负责人陈彪指出核心在于团队将深度强化学习应用于自研关节模组,赋予机器狗动物级的动态平衡能力。他强调“关键技术在于全线自研”,从大扭矩关节模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到控制算法和开放架构全部自主掌握。这使得其机器狗负重能力、续航和低温启动性能远超同类产品,成功应用于哈尔滨亚冬会保障和深圳消防演练。在消防场景中,机器狗能替代消防员进入高危区域,抵近火线喷射灭火剂,用机械臂关闭阀门、移除危险物,甚至投掷急救包。目前,该机器狗正快速应用于公安巡逻、能源巡检、智慧矿山等领域。
而在深圳市卡伊瓦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一台逼真的女性机器人能歪头倾听、眨眼点头,令在场者惊叹。这些机器人得益于搭载的多模态情感引擎,通过整合微表情识别、语音语义分析和生理信号感知,捕捉人类情绪并调整交互策略。作为国内早期专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企业,卡伊瓦自2014年成立以来突破了核心关节模块技术瓶颈,实现了进口替代。创始人张其峰将“全栈自主”写入基因,如今产品广泛应用于餐饮、酒店、医疗、物流等多个场景。
场景裂变
让机器人好帮手走进生活
当同行争奇斗艳用各种视频、表演席卷社交媒体时,卡伊瓦却选择了一条“反网红”的发展之路——深耕机器人底层技术模块化输出,成为众多吸睛爆款机器人背后的“技术担当”,应用场景在无影无形中快速裂变,成为行业的隐形冠军。
其展示厅内,看似毫不相干的中医机器人、拳击机器人、迎宾机器人、“刀削面”机器人,均源于其独特商业模式:客户可基于基础平台快速定制外观、加载传感器、植入专用AI模型,最快1个月完成定制开发,2024年人形机器人订单创收6000万元。张其峰坦言其定位是产业幕后的“场景工具箱”,将AI大模型、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封装为“乐高式模块”供客户组合。
今年7月在龙岗举行的残特奥会自行车赛赛场外,负责巡检的灵锶机器狗尽职尽责地为选手和观众服务,赚足了眼球。陈彪直言,灵锶智能今年落户龙岗,正是看中龙岗发布了非常多的机器人应用场景,这样可以使企业在这片创新土壤中不断迭代和打磨自己的产品。目前灵锶智能还在同步对接龙岗区的公安、应急消防、城管等场景。
生态竞合
再造“人机共生”新规则
“零门槛的试验场、无上限的梦想城”——这是龙岗区召开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大会向所有人工智能企业发出的承诺与愿景。
作为深圳龙岗“All in AI”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卡伊瓦也受惠于龙岗区的政策。研发的巨额算力与数据需求,得到了龙岗区的算力补贴与数据资源支持。在具身机器人研发方面,政府还给予了研发投入、销售补贴等政策优惠。
政策推力迅速转化为企业动能。“我们已是龙岗区‘All in AI’战略的深度参与者,技术+场景+订单+资金的组合拳精准解决了企业痛点。”陈彪直言。更具突破性的是全国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即将试点,近日在该街区开启了全球首家机器人 6S 店,为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