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28日讯(记者 翁任莹 赵文硕)如何借“十五运”东风助力深圳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2025年7月27日上午,深圳市政协2025年“委员讲堂”第三期活动在深圳中心书城南区大阶梯开讲。深圳市政协体育界别委员聚焦“与未来相约与梦想同行——‘十五运’深圳筑梦国际体育名城”主题,为深圳体育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市政协副主席、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执委会常务副主任邝兵参加活动。
(点击观看直播回放)
活动现场。(图片来源:深圳市政协)
全运视角下的深圳体育发展
活动开篇,市政协委员、奥运竞走冠军刘虹通过视频分享了职业运动员对全运会的期待。她提到,深圳作为创新之都,承办赛事的场馆深度融合5G智慧科技与低碳理念,将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赛体验。
随后,市政协委员、深圳市足协主席赵亮带来《我们身边的十五运》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十五运”的基本情况以及特色亮点。据介绍,本届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主办地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这不仅是国家级体育盛事,更是一次大湾区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赵亮表示。
赛事安排上,开幕式定于广州,闭幕式落户深圳,使深圳既作为东道主深度参与,又肩负起赛事收官总结的重要使命。在项目设置上,本届全运会创下规格新高,实现全项目覆盖,包含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残疾人运动及特殊奥林匹克等多个领域,真正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体育嘉年华,让不同群体都能感受运动魅力、共享体育盛宴。
多方探讨体育名城建设路径
在圆桌沙龙环节,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副主任、深圳市好家庭健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佳华,市政协委员、深圳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总经理周松,以及赵亮三位委员,围绕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三个维度展开深入对话。
圆桌论坛环节。(图片来源:深圳市政协)
“体育和教育从来都不是两个体系,而是一条共同的道路。”谈及竞技体育与体教融合,周松委员表示,在体教融合的道路上,深圳已走在前列。“我们设计好这条道路,其实不管是冰球也好,还是其他‘非传统’项目,我相信都能够在深圳这块土地上扎根,长成参天大树。”
关于群众体育的场景革新,张佳华分享了深圳智能健身设施的实践成果。在2019年深圳就推出全球首创的室外智能健身房,目前已有260多套,分布在公园、大学等场所,后台数据显示已有600多万市民参与,使用量达6000多万人次。“深圳具备这样的创新和科技基因,让市民10分钟内可达智能健身驿站,实现科学、数字化的智能训练。我想这是我们所有深圳市民的期许,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张佳华对此充满信心。
“全运会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城市总动员,可通过大型综合性赛事带动体育产业、场馆及城市提升。”针对体育产业发展,深圳市足协主席赵亮表示,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借助赛事提高场馆运营、市场开发水平,锻炼办赛团队的同时也要带动体育消费。赛事场馆赛后将100%转变为全民健身场所,让“赛后效应”转化为长期资产,助力体育产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