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深圳新闻网特派记者从林芝市区出发,沿雅鲁藏布江峡谷驱车三小时抵达派镇索松村。途中通过新闻网平台进行的三个半小时慢直播,全程记录了雪山云雾缭绕、峡谷激流奔涌的壮美景观,吸引不少网友在线“云游”,弹幕中“震撼”“向往”等留言刷屏。这场沉浸式直播不仅展现了藏南秘境的自然风光,更预示着这片土地即将迎来的深刻变革。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航拍图
派镇,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市,地处米林市的东北端,是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分界点,闻名遐迩的雅江马蹄形大拐弯及大峡谷占该镇辖区的大部分。东与墨脱县接壤,南连丹娘乡,西、北接巴宜区。辖区总面积1054.9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派镇户籍人口2163人。派镇下辖多雄、达林、大渡卡、格嘎、加拉、麦朗、派、雪嘎和索松9个行政村。
派镇是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分界点,水流十分湍急
派镇境内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大桑树景点、大渡卡景区、观景台、“雪山九兄弟”和世界闻名的雅江马蹄形大拐弯处等美丽景点,享有“天界之渡,云中天堂”的南迦巴瓦峰也矗立于该镇。
南迦巴瓦峰
01
基建动脉的重塑:从“天路”到“通途”
抵达索松村时,村口道路正经历历史性改造。挖掘机、泥头车有序作业,施工人员在海拔3100米的高原上指挥车辆驶入村里。
道路升级仅是雅江水电站配套基建的缩影。随着总投资1.2万亿元的超级工程开工,派镇至墨脱的沿江公路、派墨铁路支线等重大项目同步推进。
这些基建工程不仅服务于电站建设,更将彻底改变藏南地区的交通格局——未来从林芝到墨脱的车程将从12小时缩短至4小时,索松村作为重要节点,正从地理末梢转变为交通枢纽。
得益于雅鲁藏布江的美景,索松村里有不少民宿
02
消费生态的重构:从“特色”到“多元”
索松村的经济生态因工程建设发生质变。村里一酒店老板小吕正指挥员工改造厨房:“以前主打藏式牦牛肉火锅,现在要增加川菜和东北菜,菜量也要翻倍。”他告诉记者,随着雅江电站项目在村里开工后,饭店物业要转型。“工人喜欢实惠管饱的家常菜,我们得跟上需求。”小吕的转型并非孤例,全村的其他餐馆也将陆续推出新菜品。
索松村的餐饮模式或将迎来改变
咖啡和公路结合增强了索松村的时尚感
夜间经济的兴起更令人瞩目。原本寂静的村庄如今有了三家酒吧,每晚6点刚过,木格窗里便透出暖黄灯光,推开门即人声鼎沸——记者在现场看到,酒吧里座无虚席。墙角的火堆正旺,火苗舔着木柴噼啪作响,不知是谁起了个头,藏地歌谣混着通俗歌曲的调子漫出来,游客们手拉手围着火焰踏歌起舞,裤脚沾着的泥点随舞步轻轻颤动。
村里有不少于3家酒吧,离很远就能听到酒吧里的歌声
“从去年开始有了酒吧,到夜里10点都热闹着。以前想喝杯酒没处去,现在不仅能小酌,还能跟着乐呵。”便利店老板达娃指着货架上新增的啤酒和零食说。这些酒吧不仅点亮了村庄的夜晚,更催生了夜间配送等新职业。
索松村夜生活丰富,酒吧的歌手在台下跟游客互动已成为常态
03
战略价值的升华:从“边陲”到“支点”
索松村的蜕变折射出国家战略的深远考量。雅江水电站与川藏铁路、抵边新村建设共同构成“藏南战略工程群”,其意义远超能源开发本身。在索松村西北侧的山头上,一座现代化通信基站正在调试设备,未来将实现5G信号全覆盖。“这不仅是为了保障工程通讯,更是为了提升边境地区的应急响应能力。”现场工程师介绍,基站还搭载了无人机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边境动态。
经济赋能与战略安全形成良性循环。随着电站建设带来的人口聚集和产业升级,藏南地区的发展动能显著增强。正如当地干部所言:“每多一盏电灯,每多一家商铺,都是对国土主权最生动的宣示。”
暮色中的索松村,新修的路灯次第亮起,与远处雅江水电站工地的探照灯交相辉映。这场由超级工程引发的变革,正在藏南高原书写着现代化的新篇章——当清洁能源照亮峡谷,当基建动脉贯通边陲,索松村这个曾经的小村落,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向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来源:奔赴新闻
深圳报业集团特派记者:陈飞 冯牧原
编辑:张育峰
校审:吴俊霞、王容、何畅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