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评论>深网时评-春天的故事>

以人民心为心,常葆为民情怀

条评论立即评论

以人民心为心,常葆为民情怀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用饱含真挚情感的朴实话语,拨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弦。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新春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人民群众中间,看实情、听民声、问冷暖、送祝福。从甘肃定西到山西革命老区,从北京老城胡同到内蒙古大草原,从四川大凉山腹地到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总书记行之所至、言之所及,无不体现一个大党大国的最高领导人对百姓的殷殷关切、对群众的点滴挂念、对人民的大爱情怀。

这样的人民情怀,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指明了党的前进方向。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

这样的人民情怀,有着深厚的历史延承,映照进党的百年历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一艘红船到巍巍巨轮,无论是长征路上“勇尝野草、饭吃半饱”的张思德,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心系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抑或是“信仰为魂奉献如歌”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以及抗疫关键时刻坚定“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的钟南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百年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党之所以能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经磨难而淬火成钢,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血脉相通。

这样的人民情怀,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彰显出党的初心底色。“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面从严治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深刻阐释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理念。近日,全国两会胜利闭幕,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第十次出席全国两会。十年来,总书记倾听民声、尊重民意、关注民情,百姓冷暖、民生福祉始终是他心头最大的牵挂。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正是因为得到广大人民群众长久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我们才能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也是国之重者。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宋雨晴)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柯霈昕]